1. 首页
  2. 新闻资讯
  3. 行业资讯
  4. 内容

微生物专业人员:“神秘”病原捕手

日期:2020-01-12 人气:5985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础,是准确找到导致疾病的病原,而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就像“捕手”,他们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寻找用药依据。不久前,一篇讲述“神秘”医生故事的文章在网络上收获十万+的点击量。文章长达一万多字,但很多读者还是细细读完,并深受震撼。

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并非虚构。

一名呼吸科医生,三年前收治了一个年轻的患者小希,20岁的年轻人,体重却只有30公斤,而且最近一个月开始高烧不退。从患者的肺部影像照片上看,他的肺部密密麻麻都是空洞。他的病情几乎无解,辗转数家医院,始终没诊断清楚,一直在大量吞食抗结核药甚至激素。实际上,没有一家医院在他身上找出病菌。

医生只知道小希感染了诡异的病菌,正在啃食这名患者的血肉骨髓。文章中形容呼吸科医生的感受:“我尴尬地站在病床前,就像刑警面对一个惨烈的犯罪现场,却不知道凶手是谁。”

为了救治这位特殊病患,呼吸科医生走向了细菌室,那里有一位代号为“微生物神探”的女医生。细菌室实际上是检验科的微生物组,医院流传一句话:“细菌室找王澎”。

找到王澎,是小希命运转折的开始。王澎医生看到小希的病情,立即怀疑与她过去诊断的另外几个患者非常相似。而那些患者,感染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

马尔尼菲蓝状菌很特殊,大部分被感染的人,都是自身抵抗力极差的艾滋病患者。它平时隐藏在土壤里,还有竹鼠身上,伺机进入人体,随后真菌在血肉里蔓延,逐渐侵蚀全身。皮肤、内脏、大脑、骨髓,都可能成为它的食物。

王澎特别叮嘱临床医生,这种真菌实在太狡猾,它最大的法宝就是会“变形”。在人体内,37度的时候,它是圆圆或者椭圆的形状。而在室温也就是25度的环境下,它慢慢伸出触角,变形成发毛的菌丝形状,没有经验的检验科医生很难识破它的真面目。

明确诊断后,呼吸科医生马上调整治疗方案,为小希用上了抗真菌的药物。尽管过程艰难,但小希最终还是康复出院了。

王澎是一家医院的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惊心动魄的故事,生动地让人们认识了医院里那些从未谋面的疾病“裁判官”。

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患者可能从未在检验报告上注意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工作对于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却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的作用,就是找到和识别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认清了“敌人”,才知道该用什么“武器”能够精准地治疗。说他们可以决定患者生死,并不为过。

 “培微计划”提升上万微生物专业人员能力 

国内一些基层医院还没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即便是一些大医院,临床微生物技术力量过去多年一直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在遇到复杂的感染病情时,用药只能凭经验,无法得到实验室提供的用药依据,造成目前治疗过度而诊断不足的现状。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刘晓琳主任介绍,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除了自动化仪器设备的检测外,还存在着大量人工操作,对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知识更新都有很高的要求,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学习的需求是很强烈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管理科倪语星教授说,虽然近十多年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科有所发展,“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的能力不够,这个能力包括检测的能力不够以及临床沟通的能力都不够”。目前,我国像瑞金医院这样临床微生物独立建科的医院,全国不到十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主办,以培养临床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为目的的“培微计划”正式启动。

倪语星教授谈到:“我们想通过这个‘培微计划’来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能够为细菌、真菌的诊治,贡献他们的力量。”2018年,“培微计划”启动了“培微ONLINE”在线学习、“培微专家面对面”和“培微沙龙”三个子项目。据悉,“培微ONLINE”在线学习每年举行20期,已有数万名医生及微生物专业人员接受培训。“培微专家面对面”实地帮扶两年来覆盖了31个省份、走进44所医院,覆盖250多所医院的8100余名微生物专业人员。

培微ONLINE学员——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微生物室胡锡池谈到现实的困境:“我所在的微生物实验室条件有待提高,分子检测和真菌鉴别是软肋,人员能力有待培训,而且固定人员少,外出学习机会不常有,与业内名师大咖交流机会更是少有。”

胡锡池介绍说,“听完课程后,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学以致用,如规范了标本送检,完善退检制度,积极与护理部开展更好的沟通与协调,如今标本质量明显好转;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常见问题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做好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可以有利于更好地协助感染诊治。

2019培微:积极开拓“临床治疗和微生物检测的良性循环”新局面

2019年,“培微计划”在2018年基础上又启动了线下的脱产理论培训和实践课程,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刘晓琳主任说:“这是一个快速的、深入的学习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感染性疾病诊断能力和细菌耐药监测及防控水平,提升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在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学习班邀请了来自微生物、临床抗感染、临床药学、感染防控等专业近40位全国顶级专家共同参与授课。”

 今年3月20日,首期 “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细菌真菌感染诊断能力提升项目(培微计划)理论学习班”在南京举办,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临床微生物技术骨干参加了为期5天的紧张培训。

作为培微理论学习班专家组组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倪语星教授说:“培微理论学习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提升微生物专业人员的能力。在临床治疗上,针对细菌、病毒、真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不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更加有效,这就需要依赖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对病原体进行精准检测和鉴定。”

倪语星教授说道:“在感染严重时,医生需要马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经验用药是必要的”。但倪语星教授强调,应该遵循的临床路径是“在经验用药之前,采集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在合格标本中发现细菌并得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可以据此重新评估和调整先前的治疗方案,并将经验用药转化为目标治疗。

刘晓琳主任指出,“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引导层面,还是从学科的队伍建设角度,都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努力。做好感染性疾病诊治、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遏制细菌耐药的主要措施之一。” 

据悉,截至今年9月,培微理论学习班已经办了两期,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449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内容